1937年底,南京沦陷后,日军兵锋直指位于长江中游的重镇武汉,基本的战略就是沿长江长驱直入,而坐落于长江中下游的合肥无疑就成了日军必须攻克的对象,大战一触即发。
合肥的重要性
英勇的中国将士
1938年4月25日,日军一个支(第六师团坂井支队)队2000余人抵达合肥城下,别看日军此次进攻合肥仅仅派出了一个支队2000余人,第六师团作为甲级师团,装备精良程度和士兵的战斗力自然是不言而喻的。
而中国守军方面,仅有两个师(26集团军48师和119师)以及临时招募的千余民兵进行抵抗,乍一看中国守军的数量是多于日军的,但实际上中国守军的装备非常落后,尤其是临时招募的这1000余民兵,甚至连简陋的枪支都装备不齐。
日军装备确实没得说
饶是如此,中国守军依旧顽强抵抗了3个昼夜。中国守军的顽强抵抗,加之久攻不下,日军指挥官恼羞成怒之下从南京调来了大批飞机对合肥进行了无差别轰炸。
事实上早在1937年,日军就不断有战机对合肥进行轰炸,至合肥沦陷时,轰炸合肥的战机总架次超过了40架,造成中国无辜平民数百人死伤,造成的经济损失更是无法计数。整个合肥在这半年中几乎处在大火无情的肆虐中,用废墟来形容或许更加贴切。
被轰炸时的城市
此役由于中日双方实力上的差距,中国守军最终不得不退守城西小蜀山、四十铺,部分官兵加入到了新四军的游击队中,合肥沦陷。
轰炸机
合肥惨案
由于中国守军的顽强抵抗,给日军造成了不小的损失,合肥沦陷后,日军在城中大行猪狗之事,烧杀抢掠,奸淫掳掠等词汇都不足以形容日军的行为,整个合肥城中到处都是刺刀入肉的声音以及无辜平民凄厉的惨叫声。
人间炼狱就是对当时武汉最好的诠释,总之日军在中国各地犯下的罪行可以说是罄竹难书,南京大屠杀只不过是日军暴行中规模最大,最具代表性的,却并不是日军罪行的全部,我们不能只记得南京大屠杀。
用惨绝人寰都不足以形容
从合肥一役可以看出
合肥一役虽然仅打了短短三天,但其实从1937年底日军就开始谋划合肥,可见合肥位置的重要性,然而长达半年的时间,国军对合肥似乎并不是很在意,任其遭受日军的屠戮。
如果国军足够重视合肥,在合肥一带依托巢湖等地形布下重兵,日军绝不可能如此轻易就打开这个通往武汉最后的门户,以至于被迫在武汉和日军展开决战。
战争的可怕
可以看出国军对于长江一线的防御是非常被动的,如果能够像徐州会战一样主动一些,或许能牵制住日军在徐州一带的行动。而且如果真是如此,中国守军在徐州会战中最终战胜日军,那么深入淞沪、南京一带的日军无疑将成为孤军。这样一来,或许抗战的形式不至于如此被动。
徐州会战
还有就是在合肥一役中可以明显看出中国守军虽然在装备和战斗力上远不如日军,但顽强抵抗的精神是有的,而且从其他很多战役中都可以看出这一点。
而国军由于内部山头林立的缘故,许多将领为了保存自己的实力选择避开日军,这也是抗战如此被动的原因之一。以上仅仅是个人的一些观点,如有不同意见,欢迎评论区一起讨论。
国军老照片,精神面貌还是很好的
合肥一役的影响
这个其实真没啥好说的,消极的影响就是随着合肥的沦陷,武汉完全暴露在了日军的炮口之下,致使中国守军不得不在武汉拉开阵势和日军死磕了一波。
而积极的影响则是中国守军在此役中靠着非常落后且不足的武器装备,凭借一往无前的英勇表现足足坚守3个昼夜,极大鼓舞了中国军民抗日的决心和信心,日军其实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可怕,那么的无法战胜。
英勇的中国军人
结语
合肥会战虽然是一场规模不大,甚至许多人都不知道的战役,但在整个抗日过程中可以说还是有一定的地位的,只不过由于合肥最终没能守住而失色了一些,若国军方面足够重视此役,哪怕最后还是没能守住,合肥会战的意义也将会非常重大。
2021年安徽省发生了一些重大事件。首先,安徽省遭受了严重的洪涝灾害,导致大面积的农田受损和人员伤亡。其次,安徽省积极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农业产业发展力度。此外,安徽省还举办了一系列文化活动,如安徽省第十三届运动会和安徽省第十一届艺术节,丰富了人民的文化生活。总体而言,2021年对安徽省来说是一个充满挑战和机遇的年份。
评论列表 (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