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安徽第一路”长江路的核心段,长江中路即将大变样。合肥长江中路将于2017年11月10日-2018年5月8日进行交通半封闭施工,计划工期180天。预计2018年1月上旬主车道将通车,未封闭一侧实施双向通行。
上世纪20年代,长江中路只是合肥街头由青石板铺就的小路。1954年,长江中路裁弯取直,路面从五六米宽扩展到25米,真正成为合肥市第一条横贯城区的主干道。1956年,长江中路又成为合肥最早铺上沥青的道路。 2008年,长江中路再次迎来大规模改造。历经多次改造后,长江中路成为名副其实的“安徽第一路”。这条路曾见证上世纪50年代, 共和国领袖视察安徽、万人空巷的盛况; 这条路也曾经历过国庆大游行、 元宵节数万合肥人踩街的喜庆场面..... 它将庐州学堂、四牌楼、四古巷、飞凤街、三孝口等 老合肥的地标名称串连起来, 深深烙印在每个合肥人的血脉和灵魂里。它的变迁, 牵动着合肥人、安徽人,乃至海外游子的目光。
据悉,长江中路改造提升将结合轨道交通建设,对长江中路庐阳区境内三公里路段的交通设施、管线设施、沿线景观、沿街立面、灯饰绿化等进行综合改造提升,并为其融入地区人文元素,使之成为合肥市独具一格、特色鲜明的示范性景观道路。长江中路(马鞍山路-环城西路)为城市主干路,东起马鞍山路,西至环城路,全长约3040米。道路红线宽度60米,两侧为机非分离绿化隔离带,仍为双向八车道。
工程的第一阶段计划先封闭北半幅主车道以及辅道,预留南半幅主车道和辅道供车辆双向通行,南半幅道路通行期间为保障行车安全双向通行路段采用护栏隔离出机动车道以及非机动车道,并预留南北半幅的现状人行道供行人通行;
第二阶段待已施工的北半幅完工交通放行后换幅施工,封闭南半幅的主车道和辅道;
第三阶段南北半幅已完工主车道全部交通放行后,之前预留的南北两侧行人通道以及其他景观等设施将进行全面施工。
此次长江中路改造提升中也将增加一些高科技设备,比如通过设置高清卡口、流量监测分析和大数据分析系统掌握老城区车辆出行时间、流量分布、出行路线,并通过信息推送的方式引导广大车主合理选择出行路线、错峰出行;通过“前端感知一体指挥云平台”掌握路面车辆通行、违法事故情况,将发生事故的路段、车辆等信息推送至附近交通执法人员的手机上。
据交警庐阳大队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至少一半的拥堵是由各种交通违法行为和事故的干扰造成的。因此,在此次改造中也将加装智能红绿灯系统、绿波带系统、行人礼让系统、行人过街警示系统等新式交通辅助管理设施。
此外,从人性化执法理念出发,为了让广大市民有个适应过程,将实行初次违章推送短信不处罚,累计到一定次数再上传处罚的方式进行管理,宽严相济,实现管理效果和社会效果的最大化。
是的,11月8日的合肥晚报已经登出来这条消息。
11月7日上午,合肥市庐阳区相关部门通报了长江中路改造提升相关情况以及该区智能交系统建设情况。
长江中路(马鞍山路-环城西路)为城市主干路,东起马鞍山路,西至环城路,全长约3040米。道路红线宽度60米。长江中路改造提升将结合轨道交通建设,对长江中路庐阳区境内三公里路段的交通设施、管线设施、沿线景观、沿街立面、灯饰绿化等进行综合改造提升。此次启动的改造提升为一期工程,投资额约1.3亿元。
改造后的长江中路,将进一步融入地区人文元素,使成为一条兼具历史之源、时尚之美的标志性景观大道。
该项目将于2017年11月10日-2018年5月8日对施工全线采取半幅封闭施工,计划工期180天。
工程将分三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计划先封闭北半幅主车道以及辅道,预留南半幅主车道和辅道供车辆双向通行,南半幅道路通行期间为保障行车安全双向通行路段采用护栏隔离出机动车道以及非机动车道,并预留南北半幅的现状人行道供行人通行;
第二阶段:待已施工的北半幅完工交通放行后换幅施工,封闭南半幅的主车道和辅道;
第三阶段:南北半幅已完工主车道全部交通放行后,之前预留的南北两侧行人通道以及其他景观等设施将进行全面施工。
预计2018年元月上旬主车道通车,2018年5月8日前完成铺装工作。
初试智能交通系统
形成“驾校考场”道路标准
在此次长江中路改造中,庐阳交通管部门将适时加装智能红绿灯系统、绿波带系统、行人礼让系统、主动发光标识牌、行人闯红灯系统、远光抓拍系统、行人过街警示系统、禁鸣抓拍系统、卡口系统、流量监测分析系统、违章停车自动抓拍系统等新式交通辅助管理设施,从严管理,形成“驾校考场”道路标准,引导交通参与者自觉遵守交通法规,进一步解决因交通违法和事故导致的拥堵问题。
此外,从人性化执法理念出发,为了让广大市民有个适应过程,将实行初次违章推送短信不处罚,累计到一定次数再上传处罚的方式进行管理,宽严相济,实现管理效果和社会效果的最大化。
提高通行效率
让合肥之“心”不再堵
作为合肥的老城区和核心商贸区,大量人流、车流对老城区的交通带来极大的压力。
交警庐阳大队立足现有道路条件,经过反复论证,在庐阳区委、区政府牵头组织下,根据“分离、分流、控制”的原则,南北向以蒙城路-金寨路、阜阳路-徽州大道,东西向以寿春路、长江中路为“井字形”框架,将整个老城区划分为淮河路、庐江路、六安路和桐城路为组团的四个微循环交通组织区域,综合采取构建部分单向交通组织体系、改善支路里巷条件、适当增建停车设施、完善交通基础设施、精细交口信号配时和科学布设公交线网五项措施,达到了提高通行效率,改善交通环境的目的。
通过优化,拟新增单行道29条,结合环城公园路以内原有的安庆路、淮河路等12条单行道,基本形成老城区微循环交通组织体系。联同智能交通建设成果,将极大改善老城区交通秩序、提高了通行效率。
此外,交警庐阳大队将联合区城管局等单位继续加大对老城区交通乱象的治理力度,拟根据全区道路交通管理需要,对改造后的道路实行严管。
后期老城区的各条道路规划建设及改造,将按照长江中路、蒙城路、金寨路、阜阳路、徽州大道、寿春路等主干道禁止设置停车位、其他次干道有序设置停车位的模式进行建设,进一步拓宽车道,实现“还路于行”。同时,配合区政府大力挖掘现有停车场资源,新建一批停车场,积极解决城区“停车难”问题。
评论列表 (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