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刘作为“皖中白鹅第一镇”是有媛媛的。早在《合肥县志》和《肥西县志》中都有记载,称“鹅,产高刘集者佳。”在上个世纪70年代,白鹅在肥西县的养殖就极为普遍了,而在肥西地区,高刘这一区域的养殖最为集中。目前,高刘已经划归到合肥经济技术开发区管辖,而白鹅经济在这样的背景下,发展更加迅速。
目前,高刘有安徽省最大的白鹅市场,高刘优质白鹅不仅行销省内,上海、南京等城市对于高刘白鹅的需求量也很大,可以说,白鹅作为合肥重要的特产,已经行销全国。这也是符合“皖中白鹅第一镇”的称号的。
那么,高刘白鹅有什么特点,为何获得广泛认可与交口称赞呢?我们可以在《肥西乡镇春秋》找到答案。原来,高刘原先最出名的是咸鹅、咸肫、鹅掌,合肥人都爱吃,安徽地区对这些食品的认可度也很高,各类高刘白鹅产品也是走亲访友馈赠的佳品。从外观上来看,高刘产的大白鹅外形也特别美观,体型大、羽绒白,“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的诗句正符合对于高刘大白鹅的描写。
高刘白鹅属于寿合白鹅,目前据不完全统计,高刘白鹅市场,年成交20余万只,交易额700万元以上,2014年白鹅交易415万只(含咸鹅与活鹅)。缘此,有人把高刘称为“白鹅之乡”。白鹅市场如同聚宝盆,年交易额10多亿元。
安徽省的含山县是养鹅比较多的地方,当地人非常喜欢吃鹅肉,每一年都会定期举办美食节。含山县鹅苗养殖灰鹅,鹅的一个变种。其羽毛呈灰色.原产百正而得名。初生时,仔鹅嘴尖有一点黄豆般大的黄白斑,脚青色。成年鹅青嘴,黄脚,背呈灰色,胸腹为灰白色,背翅羽毛形成波纹。 的有道州灰鹅、兴国灰鹅等。
这个问题分三方面回答,回答之前先了解气候和水热方面,合肥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最高气温7,8月(37/38度,有的年份最高温超过40度),冬季较温暖少雨。
1.如果单从种植考虑,可种小麦玉米两季,这样操作方便点,两季都作旱地管理。水热条件好的田地也可作两季水稻,都作水田管理。也可水稻玉米,这样的话水田要改旱地,管理麻烦点。以上是大田耕作制度,当然也可小规模种些经济作物如:大豆,花生,红薯,芝麻等。
2.如果单从养殖考虑家禽,家畜都可以。但现在国家重视环保,动物的粪便对环境有一定影响,农户小规模散养还好,因为农户散养的话都是饲喂一些粮食,菜之类的,再加上农户自已种点菜,菜园就可以消化这些有机肥。但养殖大户就不同,因为养的数量多,普便都是喂的饲料,我们知道饲料添加剂和激素较多,通过动物肠道消化没那么充分,农户要使用要经过很长时间发酵才行。所以农户大多觉得麻烦弃之不用,对此这些粪便就到处乱排污染环境。如果建有沼气池还好。
3.所以综上两点最好是能种养结合的话,农民既能增加收入,对环境又没那么大的危害。
评论列表 (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