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未来重点发展的方向还依然是西南,往西往南。但是随着合肥去年提出的发展区域,包含东部新中心,庐阳北部新中心,西南片区的合肥大滨湖科学区,蜀山西运河新城,新桥机场的空港新城,这些都是重点发展的区域,但是合肥大湖名城,创新高地的口号,西南方向的高新技术产业区肯定是重点中的重点发展。
合肥作为安徽省的省会,未来能否巨大的崛起,其实关键还是在于能否对全省形成强有力的吸引能力。而城市的发展方向,其实很多时候,就是人口吸引和城市吸引的方向。
从目前来看,短期来看,合肥向西南发展没错。因为安庆和六安1000多万人口,那是对合肥最认同的,所以发展西南部,能够有效吸收西南部人口,将安庆和六安纳入合肥第一轮扩张中。而现在这个目的已经实现,因为合肥人口中和购房群体中,六安人和安庆人最多,加起来占比超过30%。而且现在基本上安庆和六安的人,有点钱的都会去合肥,这个目的已经达成了。按照合肥现在的房价,未来吸纳的效力将递减。
所以现在的合肥,与其说是安徽省的合肥,其实还不如说是皖西南的合肥,六安和安庆人的合肥。因为皖东南的地市,宣城、滁州、马鞍山,芜湖等都被南京吸引走了,根本很少受合肥影响。所以往东发展,其实受到极大的限制,要跟南京正面竞争。
而安徽人口的重仓,其实在皖北。无论是阜阳,亳州,宿州,还是蚌埠等,都是人口很多的,皖北加在一起有3000万人。这是合肥长期发展的大粮仓。而且现在还没有有力的竞争者,只有河南省的郑州,但是郑州还没有形成气候。所以长期来看,合肥一定要发展北部,将皖北人口吸附到合肥,将皖北的辐射加强。而现在这个辐射力相对不大,人口千万的阜阳,在合肥人口和买房人口占比,都不如六安的一半。所以可想而知,北部发展的薄弱。
所以对于合肥而言,西南部发展成熟后,应该快速向北拓展发展空间,长期来看,形成对皖北的辐射,这样能够形成南京都无法具备的虹吸效应。而且皖西南和皖东南格局已定。即便是合肥发展迅速,也很难让皖东南的人到合肥来买房子,居住,生活。而如果皖北能够对接,延伸,那么真正形成合肥皖北走廊,那么合肥潜力无限。
作为一个合肥人,我来回答一下。看了其他人的一些回答,太过理论,太过抽象,我来点简单粗暴的。
第一,“大湖名城,创新高地”是合肥的宣传口号。湖是什么湖?湖是巢湖。巢湖在哪里?巢湖在南边。所以,往南发展,理所当然。
第二,省府在哪里?省府在滨湖。滨湖在哪里?滨湖在南边。所以,往南发展,理所当然。
第三,市府在哪里?市府在政务区。政务区在哪里?政务区在西边。所以,往西发展,理所当然。
这个目标建设早就有,当年安徽省委第一任书记曾希圣,领导安徽早就制定过,稳北郊,扩东郊。发展南郊,美化建设西郊,早就若有机会,要立项打通长江与淮河贯通,人工大运河,哪时就有宏伟大目标,努力誓言要把合肥建设成,中部发展的第二个上海城,在安徽省第一任书记曾希圣,就有远景安徽,合肥未来发展规划,沙盘展示大致走向,现下中国正属腾飞阶段,经济行势各方都大好,合肥抓住千载难逢好机运,又再国家大力支持默许下,因此合肥成为当下,全国发展最亮眼城市来,主因也有当年书记曾希圣,宏大抱负建设合肥的决心,有书记当年爱合肥因素在里面,很早就把合肥规划蓝图,确定规模很庞大,具说当年伟大领袖毛主席,视察安徽合肥时,曾希圣书记就请领袖毛主席,看了合肥未来规划,发展的蓝图沙盘模型,是得到领袖毛主席首肯的,具说当时毛主席听了解说员介绍,频频点头而赞许,说安徽贡献大的确也需,建一大城市来衬托中国未来发展的,还能辐射代动周边城市地区,促进安徽未来大的发展方向,向南向西发展也是在早有论证过的,不是拍脑门而现起的计划,因为向南向西,甚至想把六安都规划合肥蓝图中,因为南西方向快接近金寨老革命区,哪里的人民参加推翻旧王朝,革命者相对比较多,多少代有提高老革命地区,人民生活因素在里面,想辐射老革命地区的人民,生活质量在里面,无需走多远自家门口,就有一大城市来,有水有山有风景,到处都呈现一派欣欣向荣,安徽省会合肥发达城市新景象,好传名千古,在共产党领导下,建一座前无古往,大城市合肥,发展相当规模欣欣耀眼城市来,更能代动老区人民的生活质量,合肥向南向西多少,有考虑辐射老区人民生活因素在里面。
评论列表 (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