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东淝河与南淝河均发源于该地而得名。合肥是座具有两千多年历史的古城。合肥地名,文字记载始见于司马迁着《史记》,至今已逾二千二百年。地名的来历,缘由淝水。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施合于肥,故曰合肥”。南淝水与北淝水交汇的地方,汇合点在逍遥津。
合肥简称庐或合,古称庐州、庐阳、合淝,安徽省省会,国务院批复确定的中国长三角城市群副中心城市,国家重要的科研教育基地、现代制造业基地和综合交通枢纽。合肥地处中国华东地区、安徽中部、江淮之间、环抱巢湖。合肥是长三角城市群副中心,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战略双节点城市,合肥都市圈中心城市,皖江城市带核心城市,G60科创走廊中心城市。合肥是一座具有2000多年历史的古城,因东淝河与南淝河均发源于该地而得名。素有三国故地,包拯家乡之称。秦置合肥县,隋至明清时,一直是庐州府治所,故又称庐州、又名庐阳。
在合肥,有一条河,穿城而过,名叫淝河,据说是合肥的母亲河,淝河又可以分为南淝河和东淝河,因为南淝河和东淝河相交,所以得名:合肥。
后来,随着使用的习惯,大家渐渐约定俗成,去掉了三点水,变成了现在的合肥。
话说当年,北魏著名的地理学家郦道元老先生,就曾在其名著《水经注》种提到这样一句话:夏水暴涨,施(今南淝河)合于肥(今东淝河),故曰合肥!可见,这个说法,是有一定依据的!
:古合肥县之说
还有一种观点是:合肥之名,其实来源于“古合肥县”。
在秦朝时期,秦始皇设立郡县制度,当时,这块地方,就设置了一个合肥县,隶属于九江郡管理,后来,随着时间的推移,到了东汉时期,东汉光武帝刘秀,将以前的合肥县,改名为合肥侯国,封功臣扬化将军强侯铿镡为合肥侯,其国都,就是今天的合肥老城区部分区域,所以,合肥之名,因此而生。
并且,中国许多地方的名字,其实在古代,基本都是诸侯国,因为诸侯国的名字,而渐渐衍生出现在的名字,这符合一般的规律
合肥以前叫庐州、庐阳、合淝。
合肥,简称“庐”或“合”,古称庐州、庐阳、合淝,安徽省省会,国务院批复确定的中国长三角城市群副中心城市,国家重要的科研教育基地、现代制造业基地和综合交通枢纽。截至2020年,全市下辖4个区、4个县、代管1个县级市,总面积11445.1平方千米,建成区面积528.5平方千米,常住人口818.9万人,城镇化率76.33%,常住外来人口达158万人。
合肥地处中国华东地区、安徽中部、江淮之间、环抱巢湖。合肥是长三角城市群副中心,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战略双节点城市,合肥都市圈中心城市,皖江城市带核心城市,G60科创走廊中心城市。合肥是一座具有2000多年历史的古城,因东淝河与南淝河均发源于该地而得名。素有“三国故地,包拯家乡”之称 。秦置合肥县,隋至明清时,一直是庐州府治所,故又称“庐州”、又名“庐阳”。
西汉时期,今天的合肥就属于九江王国管辖,当时的名称就叫合肥县。
东晋时期,合肥县改称汝阴县。
隋文帝开皇元年(581年),重新改汝阴县为合肥县,同时合肥县归属合州管辖,就是合州也被改称为庐州,合肥属庐州,为州治。
唐玄宗时期,庐州又被改称庐江。
到了北宋庐江又被重新改称庐州。
进入新时期,庐州又被改称为合肥,并且成为了省会。
评论列表 (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