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哥我的答题风格:先说是不是,后讲为什么,再谈有何启发。
对关羽北伐(襄樊之战),刘备、诸葛亮的所作所为,成为一个千古疑案。
关羽北伐,刘备、诸葛亮的态度让后世之人感到困惑,他们事前不阻止,事中不过问,事后不救援。而在关羽死后两年,刘备却又以举国之力伐吴报仇,终至惨败。为何耶?

我们分三个小题来展开:
1.关羽北伐,他想干什么?
建安二十四年春(公元219年),刘备从曹操手上夺得汉中, 并派刘封、孟达占据上庸,刘备领地和实力达到了顶峰时期。 吃饱喝足了,接下来应该是慢慢消化,治理好经营好。
可在此时,关羽却突然向曹操发难,主动挑起战事,发起北伐战争。关羽 从荆州南郡出发,进攻曹操襄阳、樊城。
关羽此时出兵,是“三违行动”:
第一,从荆州出兵单独北伐,是违背《隆中对》战略的(天下有变,荆、益两地同时呼应北伐)。
第二,守荆州的策略是“联吴拒曹”,“拒”是拒守的意思。关羽违背此策略,改为“防吴攻曹”,主动惹事。
第三,并没有得到刘备的授权,应该属于擅自出兵。
关羽为何要这样做呢?
一是受到刘备收汉中的鼓舞、想乘胜扩大战果;二是立功心切,做一个老老实实的守将,关羽是心有不甘的;三是关羽骄傲自负,对自己的军事实力有着强大的自信。
2.刘备、诸葛亮在关羽北伐期间做了什么?
关羽北伐是一个“三违行动”:违背《隆中对》,违背荆州守备策略,违背刘备授权。正因为如此,关羽在北伐前,有意向刘备诸葛亮隐瞒消息,导致他们来不及商量、阻止。等他们知道,战争已经很快推进了。

(关羽擒杀庞德)
从219年7月开始,关羽先是围困襄阳、樊城、水淹七军,俘虏于禁3万人马,重创曹魏,威震华夏,逼迫曹操一度有迁都的打算。其后吕蒙偷袭荆州、关羽败走麦城,最后关羽父子被东吴俘杀。从威震华夏,到被俘身死,从7月到11月,关羽在短短的5个月内发生了惊天逆转。

(关羽水淹七军剧照)
刘备、诸葛亮在这期间干了什么?什么也没干!事前由于关羽的有意隐瞒,当他们得知,战事已经推进。捷报传来,刘备诸葛亮或许在观望、期待,但噩耗也来得如此之快!在三国时代,四川的交通和通讯是很成问题的,即使两千多年后的今天,四川交通才在高铁开通后有比较大的改善。
刘备诸葛亮在被动的等待中迎来了关羽全军覆没的消息!措手不及、无法应对,这就是他们当时的状况!
有人说这是刘备诸葛亮故意不救,借刀杀人,真是瞎说!如果让他按照三国时的古道,从荆州到成都跑一趟,看看要多久的时间,我估计他就不会说话了(我是四川人,对这里的路途比较熟悉)。
3.关羽北伐失败对蜀汉的影响
关羽北伐,战争规模巨大,关羽、曹操、孙权,三方总投入的兵力达到20多万,是三足鼎立之后少见的大战,曹魏、蜀汉因此实力大损。尤其对蜀汉而言,不但损兵折将,还丢失荆州,成为三国形势的重要转折点。
此战直接导致蜀汉与东吴十余年的同盟关系破裂,进而反目成仇,最后刘备发动了复仇之战,在夷陵之战再次惨败。刘关张的英雄时代戛然而止,丢下一个烂摊子让诸葛亮收拾
史事启发:
关羽是我敬重的英雄,他的惨败令后世读史者扼腕叹息。在俘虏于禁的三万降卒后,粮食奇缺,他没有坑杀、虐待他们,反而派兵去抢孙权的粮食,其仁其义,直到今天,透过发黄的史籍,我们仍然能感受到人性的光芒。
关注(历史是最好的醒酒汤),分享“历史都是新鲜事儿”。
评论列表 (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