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逍遥津一战,孙权带领十万兵力想进攻合肥,在合肥主将张辽只有七八千兵力的情况下,多日未能攻下。大战初期,张辽选了八百兵士,攻进孙权大军,气势勇猛,使孙权不敢应战。后孙权撤退时又差点命丧在此地。
因此此战之后孙权就被称为“孙十万”,相对应,张辽也被称为“张八百”。
三国时期,曹操让张辽,李典、乐进共同守卫合肥,以张辽为主将。
三国时期,合肥是曹操和孙权争夺的重要军事地区。双方展开了很多次战斗。曹操让张辽守卫合肥时候,张辽带领士兵在逍遥津打败了孙权带领的部队。杀的孙权的部队人仰马翻。才有了张辽威震逍遥津。
是张辽,在公元215年的合肥之战,虽然孙权带领十万大军,以及吕蒙、甘宁、陈武、徐盛、宋谦、潘璋、贺齐、凌统、蒋钦等众多的东吴名将一起进攻合肥。但是,张辽率领800人冲阵东吴十万大军,使得孙权以“走登高冢”的方式逃命,张辽突出重围之后,为了救援那些身陷重围的将士们而再次冲进入东吴十万大军。
猛将众多的东吴军队都无法挡住张辽,最终,被张辽击破而败走。从此,张辽威震江东。
很高兴回答您的问题。赤壁之战结束后,东吴前后攻打合肥五次,无一例外的都失败了,但要说最让东吴刻骨铭心的要算第二次合肥之战了。此战孙权带着十万人马浩浩荡荡向合肥杀来,想一举打通北进的通道,可是却被张辽的7000兵马打的怀疑人生,这是什么原因呢?我们可以简单分析一下。
孙权发动第二次合肥之战其实是有一定的利好因素的,首先是曹操此时远在汉中,无暇东顾,其次孙权和刘备刚刚达成协议,平分了荆州,这样刘备就会去和曹操争夺汉中,从而牵制住曹操的主力。这种情况下,孙权觉得攻打合肥的时机成熟了,就率领十万大军杀向合肥。
曹魏当下镇守合肥的是大将张辽,副将是乐进和李典。正如孙权所料,此时合肥守军仅有7000多人,援军一时半会也不能增援过来,形势其实是非常严峻的。
张辽召集大家说现在曹公远在汉中领兵作战,我们要是等他率兵来救援,合肥怕是早就被攻破了,所以要趁东吴军队立足未稳的时候,我亲自带兵攻击他们,先挫东吴的锐气,安定我方的军心,后面就好防守了。李典和张辽关系一般,听到张辽这么说,激动的站起来对张辽说,平日里虽然和您多有争执,但这种情况下不敢因私废公,愿和将军一起出征。张辽非常高兴,由此合肥众将士此时团结一心,众志成城,这是合肥之战取胜的重要基础。
晚上张辽和李典挑选了800名勇士,组成突击敢死队去夜袭孙权大营。而东吴大军刚刚到达合肥城下,人困马乏。此时东吴从孙权到下面的士兵,都弥漫着轻敌的情绪。自己这边总共十万大军,对方才7000守军,还没有援军,感觉怎么打都能赢。正常情况下,对面即使全力防守都怕守不住,孙权怎么也想不到对面会主动出击,所以东吴全军是放心睡大觉了。到了深夜,张辽带着敢死队突入东吴军营,如入无人之境,杀死多名东吴将领和很多士兵,没人能挡住张辽,张辽带兵杀完还全身而退,这一战让东吴军队的士气降到了最低点。而曹魏的士气则达到了顶点,这是曹魏取胜的另一个原因。
孙权接下来久攻合肥不下,又遇上疫病,只得无奈撤退,张辽抓住机会率军追击,在逍遥津围住孙权,甘宁、吕蒙、凌统拼死抵挡,让孙权赶紧逃跑,结果孙权跑到一个河边发现桥断了,眼看就要被张辽活捉了,孙权纵马一跃过了河,脱离了险境。合肥之战孙权大败,张辽一战成名,让东吴人心惊胆战。
由此可知,孙权合肥之战失败的主要原因就是太过轻敌,以为此战必胜,完全没有防备对面的袭击。而曹魏方面则团结一心,英勇无畏,舍生忘死的先打击了东吴的士气,然后顽强据守城池,久攻不下的东吴又发生了疫病,只能选择撤退,在撤退中没做好防御,又被张辽追击导致失败,损失惨重,孙权都差点被活捉,绝对是一场让东吴刻骨铭心的惨痛战役。
欢迎给我点赞,评论,希望和大家一起讨论历史,谢谢。
三国中,孙权可谓打合肥专业户,但是,没有一次拿下合肥,而且孙权多次带着十万人马浩浩荡荡去合肥,结果都扫兴而归,甚至有一次被张辽打的落荒而逃,最后自己也落个“孙十万”称号。
为何孙权带十万人马攻打合肥,结果被敌人打的灰溜溜回去呢?其实,分析孙权打合肥失败的原因,可以分成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内因可以从孙权个人因素考虑,外因主要分析一下当时东吴的军事实力特点。
1.内部因素
孙权多次亲自领兵打合肥失败,自然与孙权本人的军事目的和军事能力有关。
一方面,孙权多次攻打合肥的军事目的,都是配合其它军事行动,牵制曹魏兵力,当然也有趁火打劫这一层意思。
建安十三年,即公元208年,是在赤壁之战胜利后,孙权为了扩大战果,第一次攻打合肥,这一次差一点就把合肥收入囊中。建安十九年,即公元214年,孙权第二次打合肥,当时刘备与曹操在汉中大战,曹魏主力都在西线,可惜孙权被张辽打蒙了,算战败而归。黄龙二年,即公元230年,当时曹真率军进攻蜀国的汉中,孙权趁机攻打合肥。嘉禾三年,即公元234年,诸葛亮最后一次北伐魏国,吴国配合东线进攻合肥。
可见,只要孙权出兵合肥,其军事目的已达成,拿下合肥最好,攻不下合肥也无所谓,撤回就是。所以,孙权多次浩浩荡荡起兵打合肥,一碰到顽强抵抗,就主动败退。
另一方面,其兄长孙策临终前曾对孙权说“若举江东之众,决机于两阵之间,与天下争衡,卿不如我”,意思就是说,孙权领兵打仗,开彊扩土不太在行,军事能力很一般。
2.外部因素
据《历代兵制》记载“吴多舟师,营校略异于汉。”东吴的军事强项在于水军,蜀汉灭亡前,东吴水军长期称霸于长江水域。但是,东吴水军上岸后在曹魏骑兵面前不堪一击,这也是张辽800敢死队竟然能成功冲击孙权十万军队的原因。
另外,东吴军队是支防守型军队,但是主动攻坚作战乏力。因为东吴是世袭领兵制,军队其实是士家豪族的私家武装,《三国志》中记载,四大豪门的朱家就有“部曲万口”。在外敌入侵东吴时,东吴的士家豪族利益受损,其私家武装会拼死抵抗,比如夷陵之战,赤壁之战。但是,让东吴的军队离开自己地盘去攻打合肥,许多士家豪族武装未必肯尽全力。
评论列表 (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