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合肥头条内容详情

水淹七军后,孙权为什么不敢打合肥?

2025-06-22 6 51kk

水淹七军后,孙权为什么不敢打合肥?

孙权对攻合肥有心理阴影[捂脸]

公元215年孙权率十万大军围攻合肥,吕蒙、陈武、甘宁、凌统、潘璋、宋谦、徐盛、丁奉、贺齐、蒋钦具随征,可谓东吴名将尽出,而守城的魏大将张辽只有七千人马,副将李典、乐进。张辽率800勇士出城冲阵,两进两出,对孙权实行斩首行动,直杀的孙权丢盔弃甲,靠陈武,凌统甘宁众将死命护救,又靠马跃断桥才得逃脱,拣回一条命。陈武救主殒命,凌统身中数枪,足以让孙权有生之年谈合肥色变。

首先介绍一下当时的历史背景:公元219年刘备自立汉中王,对有功之臣进行封赏,关羽因坐镇荆州被奉为前将军,同年七月关羽攻打于禁驻守的樊城,水淹七军,生擒于禁刀劈庞德,一战而威震华夏。吓得曹操都有迁都的想法。然而此时,孙权却背信弃义,派吕蒙白衣渡江,致使关羽败走麦城,英雄末路。孙权趁机取了荆州,显然违背了当初鲁肃定下的“联刘抗曹”的策略,但也为逐鹿中原创造了条件。

水淹七军后,孙权为什么不敢打合肥?

水淹七军后,孙权为什么不敢打合肥?

水淹七军后,孙权为什么不敢打合肥?

水淹七军后,孙权为什么不敢打合肥?

水淹七军后,孙权为什么不敢打合肥?

孙权的图谋:孙权真的不想取合肥吗?当然不是,他对江淮之上的合肥可以说是执着了一辈子。孙权一生有五次攻打过合肥,但是都以失败告终。第一次是208年,赤壁之战的同一年,因久攻不下而结束;第二次215年,被张辽在逍遥津大败,差点被杀;第三次229年,孙权看到张辽已死,信心大振,出兵合肥,结果被人偷袭,夺命而逃;第四次是公元223年,久围不攻,被人突袭落荒而逃;第五次是公元234年,与诸葛亮出兵伐魏,半路偷袭合肥,久攻不下狼狈收兵。由此可见,孙权对合肥还是很想拿下的,那为什么好关羽水淹七军后,这么好的时机下,他却克制住了,没有取合肥呢?

水淹七军后,孙权为什么不敢打合肥?

水淹七军后,孙权为什么不敢打合肥?

不攻打合肥的几点因素:

第一点,听从了吕蒙的建议,‘’先取荆州,占据长江,另作良图‘’。荆州作为战略要地,盘踞长江,同样对东吴有利。

第二点,东吴的主力是水军,占据了长江更易于水军的作战发挥。

第三点,合肥背后有徐州依托,防区驻守兵力雄厚,又有名将驻守,易守难攻。

第四点,关羽败走麦城,对于同样战略要地的荆州和合肥,当然是取唾手可得的荆州比较容易,相对于荆州,合肥就没有把握了

各位看官还有哪些不同的观点,欢迎讨论!

水淹七军后,孙权为什么不敢打合肥?

水淹七军后,孙权为什么不敢打合肥?

孙权几次兴兵攻打合肥?

据史载,疑为四次:

建安13年(公元208年),权自率众围合肥,使张昭攻九江之当涂。昭兵不利,权攻城逾月不能下。曹公自荆州还,遣张喜将骑赴合肥。未至,权退。

建安19年,权征皖城,闰月,克之,获庐江太守朱光及参军董和,男女数万口。权反自陆口,遂征合肥。合肥未下,彻军还。兵皆就路,权与凌统、甘宁等在津北为魏将张辽所袭,统等以死扞权,权乘骏马越津桥得去。

吴嘉禾2年(公元233年),公孙渊反复无常和东吴翻脸,孙权欲北征,被部下劝阻,于是讨伐曹魏合肥等地,均无功而返。

嘉禾3年,孙权派遣陆逊、诸葛瑾等屯江夏、沔口,孙韶、张承等向广陵、淮阳,孙权率大军围攻合肥新城,最终再次无功而返。

  • 评论列表 (0条)

 暂无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