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名称之由来,说法有二。
北魏郦道元《水经注》云:夏水暴涨,施(今南淝河)合于肥(今东淝河),故曰合肥。这是一种说法。
唐代有人提出另一种说法,淝水出鸡鸣山,北流二十里分而为二,其一东南流(南淝河),经过这里入巢湖;其一西北支(东淝河),二百里 出寿春入淮河。《尔雅》上指出“归异出同曰肥”。二水皆曰肥,合于一源,分而为二,故曰合肥。
合肥之所以叫合肥,是因为在古代,合肥地区有两条河流,东淝河和南淝河交汇于此,因此得名合肥。合淝的“合”指的是汇合,“淝”则表示同源而流向各异,后来“合淝”简化为合肥。此外,《尔雅·释水》中也有“归异出同”曰淝的记载,这也是合肥得名的依据。合肥作为地名,首见于《史记·货殖列传》,距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
评论列表 (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