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公祠全名“包公孝肃祠”,位于合肥市环城南路东段的一个土墩上,是包河公园的主体古建筑群。
包公祠是纪念宋龙图阁直学士、礼部侍郎、开封府尹包文拯的公祠。祠为白墙青瓦构筑的封闭式三合院组成。主建筑是包公享堂,端坐包拯高大塑像,壁嵌黑石包公刻像,威严不阿,表现了“铁面无私”的黑脸包公的凛然正气。享堂西面配以曲榭长廊;东面有一六角龙井亭耸立,内有古井,号“廉泉”。亭栏画栋顶端雕有浮龙,晴天白日,龙影映人井底,随着井水晃动,如龙飞舞,俗称“龙井”。清末举人李国苇根据传说写了《井享记》,发出“抑或孝肃祠旁之井为廉泉,不廉者饮此头痛欤,是未可知也” 的议论,世人改称“廉泉”。其祠四面环水,正门朝南,西廊陈列包氏支谱、遗物、包公家训和包公墨迹,以及有关史册资料。祠四周即包河,相传生红花藕,断之无丝,“包老直道无私、竟及于物”,因此传为佳话。与包孝肃祠紧连的是包河南畔林区的包公墓。巧断牛舌案的故事: 有盗贼将人家牛的舌头割掉了,牛的主人前来上诉.包拯说:“你只管回家,把牛杀掉卖了.”不久又有人来控告,说有人私自杀掉耕牛,包拯道:“你为什么割了人家的牛舌还要来控告别人呢?”这个盗贼听罢佩服的五体投地。河南包公祠和安徽包公祠是都是纪念包拯的场所,但是它们位于不同的地理位置,因此它们的建筑风格、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可能各有不同之处。
河南包公祠位于河南省开封市,始建于北宋太平兴国年间(979-984年),是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包公祠保存了许多包公生平事迹的文物、史书和艺术品,是了解包拯事迹的良好场所,同时也是一个很好的旅游胜地。
安徽包公祠在安徽省亳州市,是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始建于元代大德年间(1297-1307年),与河南包公祠相比,它的历史更为悠久,包拯也曾经在这里担任过知县。包公祠现在展示的是元代建筑风格和安徽文化的瑰宝,也是对包拯精神的纪念。
河南包公祠和安徽包公祠有一些不同之处河南包公祠以包公文化当中有关包公的传说和故事为主要内容,是一个集教育、旅游、文化和宗教于一体的综合性旅游景点
而安徽包公祠则是主要是为了纪念包公,并且包含了包公的人生经历和关于包公的事迹记载
此外,河南包公祠所在的开封是古时候的国都,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和名胜古迹,也对河南包公祠的特殊地理和历史因素有着重要的影响
而安徽包公祠则设于安徽阜阳市太和县,在地理文化背景上与河南包公祠有所差别
评论列表 (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