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本报记者所了解,从7月份开始,合肥市民政局聘请老地名专家,并且通过政府经数易其稿,目前初步完成415条地名词典词条的编撰工作。正好通过这次地名编撰工作,让我们了解到“三里庵”为什么叫“三里庵”等这些地名的由来。
三里庵 [Sānlǐ'ān] 在市区中部,位于国购广场以北,官亭路以西约100米,淠河路以东区域。据记载三里庵始建于唐代,规模不大,与莲花庵为姐妹庵。20世纪70-80年代间,三里庵的主持方老姑,是由莲花庵派去的。80年代拆建后,主持方老姑住在蜀山新村,90年代去世。1998年,有位王姓居士在家——蜀山新村32幢105室重新打出“三里庵”的庵号,行香礼佛,继续修行。2007年王姓女居士谢世,至此三里庵彻底名存实亡。庵虽不复存在,但地名广为人知,仍沿用至今。
百花井[Bǎihuā Jǐng] 在主城区中部,南起寿春路,北转西至阜阳路。据《合肥地名录》记载:相传五代吴王杨行密女儿百花公主嫁至合肥,所建的府第中有一口老井,井深不见底,井水清澈,百花公主每日必以井水为镜,临井化妆。因其为百花公主府第中的一口井,故此得名。百花井名称起源于五代时期,至今流传。附近有古逍遥津公园,张辽墓。经济以商业为主导。地处市中心,交通便捷,主要干道有阜阳路、寿春路等。
大东门[Dà Dōngmén]在主城区东部,为合肥旧城七座城门之一,其遗址位于城东,今淮河路与环城东路交叉处。据嘉庆《合肥县志》记载“威武门,楼三楹,二层,月城楼三楹,门外有陷马坑方丈,深倍之,上布石作道”。今城楼无存,但门名称仍习惯沿称。如今,大东门为合肥老城区淮河路商业步行街东起点,也是市区向北经胜利路直通合肥火车站、向东经长江东路、长江东大街延伸为城东商业街区的起点。
四牌楼[Sìpái Lóu] 在主城区中部。以长江路与宿州路交口为中心 。《合肥县志》载,四牌楼旧名魁楼。始于明代,原为二层木楼,为奉奎星而建。四牌楼东西两侧原先叫小东门街、四牌楼街、前大街、西门大街,从东往西,街市上竖着董氏等孝女节妇牌坊、孝义牌坊、龚大司马的皇恩浩荡牌坊等几十座牌坊。区域以商业为主。处于市中心地带,交通便捷。
当然!合肥四牌楼和三孝口是在市区里面。并且是绝对的老市区市中心。四牌楼承载着老合肥人的许多记忆。当时的合肥百货大楼是合肥市的绝对商业中心。新华书店陪伴了多少少年儿童的成长。曾几何时三孝口也风靡合肥,也曾成为合肥新的商业中心。红旗百货、汇通大厦、龙图商场、新的新华书店等等无不给人留下了记忆。
评论列表 (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