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跟楼主有一样的经历,大学毕业就去了深圳工作,做的是销售行业,干着别人眼中的收入过万的工作,但是在深圳的小伙伴们都知道,月入过万在深圳也只能混个温饱,找不到归属感,过高的房价让自己很无奈的把自己的梦想揣进了口袋,去年因为家庭原因回到了合肥,找工作花了半年多的时间,总结出几点,不喜勿喷。
1.合肥的工作收入过万的高危行业很多,比如小贷公司,信用卡催收客服,传说中的网络推广,都属于短平快项目,在当前扫黑除恶背景下,几乎被秒杀。
2.高大上的P2P,区块链行业,借助概念,各种融资,但是终归不能落地,公司隔一段时间就会消失。
3.各种金融支付公司,前期高工资吸引销售跑马圈地,达到目的后就开始薅羊毛,想法子辞退老员工,享受成果。
4.各种各样的小公司云集,玩概念,玩心跳,招聘就跟玩一样,没生意的话就没钱发工资,员工只能赔了时间又没工资最后离职。
有很多求职者被合肥的工作磨平了自己的意志,开始随波逐流,每个月拿着三五千的工资,过着得过且过的生活,工作一年要折腾一两次,总是找不到合适的工作,扭曲的社会法则让他们不得不接受当下。
在此建议大家,如果是想创业的,先找个大公司上班学习学习他们的管理经验,合肥不缺乏大企业,房地产销售,综合金融,AI智能等,涌现出来的公司,房地产销售有链家,德祐。综合金融有平安,AI智能有科大讯飞,大公司的体制可以磨炼自己,可以让人少走弯路。
希望大家都能找到自己喜欢的工作。
首先谢谢邀请,对于合肥这个城市我觉得我挺有发言权的,我从15年来合肥上学到目前已经在合肥定居工作有8年时间了,从最开的国企辞职到现在私企上班,确实感觉高工资很难,首先说下我在的现状,刚实习那会,我在合肥最大的车企上班,那个时候工资好低,安排在车间里实习,当时还没有搬到新厂区,在桃花工业园那边上班,每天早8晚5坐厂车去上班,夏天特别热,没有空调,只能用冰块降温,干了8个月,我辞职了。那个时候工资好底,拿到手也就2500-3200左右。不过福利待遇还行。
夏天的降温方式
后来我误打误撞的去了一所专科院校上班,其实到目前为止,我觉的在学校上班是最舒服的,寒暑假、双休,偶尔跟跟晚自习,没有升学压力,学生也都是成年人,也不担心早恋什么的,那个时候拿到手5000左右,不过到学期结束还有绩效几万块前,我很喜欢这个岗位,后面因为距离,还是放弃了这干了三年的工作。
教书真的是一件很有意义的工作呀
别人是越过越好,我相反,辞职后,高不成低不就,想回到教师行业考编又考不上,无可奈可的情况下,去了一家私企制造业,真的很坑,不过幸好我的性格不允许我迎合他们,所以我又不指望升官发财,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其他的说了我也不听了,听了我也不干。我觉的上班还是挺开心的,我老公一直鼓励我考上编制,目前来说,日子过的去,希望我能够早日考上编制。
所以说,不要轻易换工作,你要别人钱,别人就是要榨干你的时间和精力。换工作前一定要先了解新公司,性格也很重要,不能被别人欺压。
我觉得这个数据存在水分!因为我印象里的合肥,工资绝对没这么高。
实际上这种机构统计出来的工资高于实际工资的现象,大家经常能看到,因为这些给出薪酬报告的机构,都是一些招聘平台,是为了吸引注意力,为了抢占流量的。所以很多时候,给出的数据并不合理,你可以把这种行为看成是企业的一种营销行为。
那么合肥的真实平均工资是多少呢?
根据安徽省统计部门公布的2021年数据显示,合肥市2021年全体居民人均年收入为46009元!
按照这个数据,那么合肥市居民的平均月薪也就是在3800元左右。跟上面机构给出的9258元存在巨大的差距。如果大家真的相信了这个机构给出的数据,那你绝对会陷入深深的自我怀疑中。
那么为什么会出现这种不符合常理的数据呢?我觉得原因很简单,因为这些机构在统计数据的时候,会把企业支付的五险一金也算作大家的工资,这样一来纸面上的收入,就会比大家的实际收入高出一大截。
反正在我看来,这种榜单根本就没有权威性,大家没必要过分关注,只要过好自己的日子就够了。毕竟自己生活过的好不好,跟别人没多少关系,一切都要看自己。
首先说结论,这数据纯属扯淡,发布这数据的人不是蠢就是坏。
网上能查到的数据来源是智联招聘,是这么说的:
4月7日,智联招聘发布报告,数据显示,2022年第一季度全国38个核心城市平均薪酬为10014元/月,企业薪酬整体呈现“一升一降”趋势,合肥月均9258元,位列第17位。
那实际的数据是什么样子的呢?
根据合肥市统计局网站上的数据显示,2021年全年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6009元,其中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3208元,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6856元。也就是说,合肥市的城镇人口平均收入在4434元/月,农村人口收入在2238元/月。
城镇人口月均收入4千出头,农村人口月均收入刚过2千。
那为什么差距这么大呢?
因为这数据是智联招聘发的,数据来源是智联招聘网上各个企业发布招聘岗位时填写的月收入。那些号称月入过万招聘销售岗位的,实际一个月搞不好连2000块都拿不到。这里面的数据就好比有些工厂招工的,员工实际到手的工资可能连发布薪资的一半都拿不到。
哦,肯定是拿不到的。毕竟统计局给的4434元/月的平均收入,肯定是不够智联招聘说的9258元/月的一半的。
评论列表 (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