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拱,人称机动防御大师。
金国覆灭之后,南宋又遭受了蒙古国的侵扰。正是孟珙临危受命对抗蒙古,否则凭借蒙古铁骑之威,南宋恐怕早就覆灭了。而孟珙从一介小兵,到最后以一人之力统御南宋三分之二战线上的战事,建立起对抗蒙古的防御体系。

藩篱三层体系
这绝对是孟珙一生骄傲的军事成就。为了对抗北方势力,他开始建立三层防线,第一层设在川东的涪州、万州,第二层设在湘西北的鼎州、澧州,第三层则设在湘西南的辰、靖及广西的桂州一带。全称“藩篱三层”。他的防御体系在他去世之后,仍然在发挥着作用。
特别是第三道防线,在当时不受重视,孟拱指出蒙古从云南、广西迂回进攻湖南的可能性。同时又反对朝廷往那边派太多兵的做法,认为那里少数民族遍布,只要守住关键地方,就算蒙古人入侵如果得不到土著的支持就会进退两难。果然在他去世后四年,忽必烈、兀良合台等人过吐蕃、灭大理、入湖南。

保卫黄州
1237年,蒙古军南侵进攻黄州。 由于城防措施都是由孟珙主抓,很难攻克。孟珙每日亲临城头,督促宋军防御,斩杀四十九名畏敌退缩的士兵,稳住了的阵脚。
双方首先在江面展开战斗,孟珙派遣部将水军攻击蒙古水军,迫使蒙古军退缩到长江北岸。于是蒙古军便转移攻击目标,进攻黄州东堤,想切断黄州与水军的联系,孟珙挑选精兵壮士组织敢死队,经过奋战夺回东堤。由于蒙古增派西域兵和原西夏地区的归附军连续不停地进攻。为了破坏蒙古军的攻城之势,孟珙兵分七路,趁夜里出城蒙古军。六路宋军获得胜利,使蒙古军营盘大乱、军心动摇。
蒙古军整顿之后,便再次发动进攻。蒙军使用了火炮轰击黄州,把黄州城墙上的城楼全部烧毁,但是由于黄州的坚守,城头随时补上缺口,使蒙军无法趁机攻上城头。蒙古人又冲到黄州城下挖城墙,想直接在城墙上挖洞杀进城,孟珙派人预先在蒙军挖墙地方的城内,再筑一道城墙,并在被挖城墙的内侧挖大坑当陷阱,号称"万人坑"。当蒙军最终挖开城墙冲进来时,前面还是坚固的城墙,并且前军在后军的推挤下纷纷掉进坑里而被宋军用石头檑木砸死。到了第二年1238年春天,死伤"十之七八"的蒙古军终于撤退。

燮州退敌
1235年,孟珙率领万余精兵来前往夔州路布防。此时,孟璟向他求援。面对十倍于己的敌人,孟珙深知必须找到一个合适的区域防守。他准确判断出蒙古军主力必取道施、黔两州渡江。于是派兵2000人驻屯峡州,以兵千人屯归州,另拨部分兵力增援归州重要的隘口万户谷。其弟孟瑛以精兵5000驻松滋。作为预备队,弟孟璋率精兵2000驻守澧州,防施、黔两州的蒙古军队。
孟珙的军事防御体系部署得当,环环相扣,遥相呼应。 凭借着孟珙的得当防御,南宋方面捷报频传,而蒙古军接连失利:南向施州方面的蒙古军被孟璟部将刘义在清平击败,斩获无数。孟璟于归州西大垭寨更是经历一场激战后大获全胜,蒙古军丢盔弃甲后撤至夔州,之前缴获的物资又统统还给了宋军。这便是史上著名的"大垭寨之战"。
1240年九月,在宋军成功救援夔州和袭扰河南后,宋理宗授孟珙宁武军节度使、四川宣抚使兼知夔州。节度使头衔在宋朝是武将极高的荣誉职称,继岳飞、毕再遇后成为了南宋第三位旗帜性大将,并且承担了建立四川防御体系的重任。
张辽能稳稳的守住合肥主要是因为:
1.张辽自身能力很强,文武双全,有能力;
2.有老板曹操的信任与支持;
3.有李典和乐进的协助,能很好的听取别人的建议,不盲目自大;
3.张辽,李典,乐进通力合作,对手很难判断其作战意图。
综上所述,所以张辽能稳稳地把手住合肥。
评论列表 (0条)